记者:也就是说和陆机相比的话,这种是比较独特的。

  孙聪:陆机在着陆的时候,基本上指挥员是不指挥的,就坐在塔台上,这个指挥员是站在跑道边上,就是你下来要看这个。

  记者:但是那么远,而且距离是在高速飞行下的话,这个能保证精确吗?

  孙聪:我们有个经验,一般就是手放在地平线上,飞机在这个位置,就属于3.5度下滑道,就是比较标准的,只要这个下滑道差不多就能进入。

  解说:根据军事专家分析,由于歼-15是最新研制的,其电子设备远远超越使用落后的倒置卡塞格伦雷达天线的苏-33,很有可能安装有源相控阵雷达,在这方面达到美国F-18的水平。另据加拿大《汉和防务评论》报道,歼-15采用了国产“太行”大推力涡扇发动机,加力推力有所提高,令飞机的爆发力和加速性更强劲,从而在起飞、复飞时,让飞行员的底气更足。对于这些,我们一一向孙聪做了求证。在一系列的创新面前,孙聪的“飞鲨”团队经历了无数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记者:最初的突破点会有哪些难度呢?

  孙聪:首先要把气动布局,要做得很清楚,就是说在满足固定迎角下,24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下的一个气动布局特性研究,再第二个就是,要把载荷情况搞清楚,就是说我的拦阻钩一钩上,那么大的力,要把拉来的这个集体结构,这个力怎么能传出去,要设计一个什么样的轻巧的结构,能使它承载这个力,结构不被坏,用的重量最少。

  记者:但是这个在国外不是有成熟的经验了吗?不能直接借鉴吗?

  孙聪:国外有成熟经验,我们并没有国外的具体的图纸,具体的实物,我们都没有。

  记者:就完全要靠自我研究?

  孙聪:即使给你一个实物,比如说材质的强度的那个各种材料的系数,用的什么样的材料不一样,材料的系数不一样,我们都是没有的,一定得从原始正向的载荷拿到,然后结构形式、选材,来做实验,然后最终设计出我们的产品。

  记者:也就是说这个拦阻钩,很普通的一个部件上,其实背后承担的很多的数据和复杂的一个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