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当时有压力吗?

  孙聪:有,压力相当大,我的副手们给我建议说,咱们还是照老办法做吧,当时我就跟他拍桌子瞪眼,我说必须得这么做,不这么做我们进度完不成,他们在动员,我说不要动员了,再动员我,我说你不换思想就换人,你,不行就你别干了

  记者:你这么强势。

  孙聪:大家还是,因为当时我是所长总师一肩挑,所以非常强势地把这项推进下去了。

  记者:为什么一定要选择这么大风险的一种方式?

  孙聪:那时候也年轻气盛,就想着为国家搏一把,为啥不去拼搏这一下,我们这下搞成了,我们整个的技术,就管理水准可以上一个台阶,实际当时也是带有这么一种心情,来决定干这件事。

  记者:但很多人可能会在这样一个路上会选择更成熟,更保险的方式,拖一点时间又何妨。

  孙聪:这个我说了不是竞技比赛,你选了可能也不会,也不会说你什么,有可能咱们俩今天采访,变成明年今天来采访了。

  记者:但对你而言,我觉得你可能在性格上还是更希望这个早日成为现实?

  孙聪:对。反正我们当时没有太想别的,就是一定要按节点把它们干出来,只有通过这种方式,锻炼这支队伍,我们才能有能力迎接下一个型号。但是我们现在走过来了,可以拍着胸脯骄傲地说,我们走成了。

  解说:高度协同并行的模式,促进了设计和工艺的有效融合,使飞机制造的效率提高了40%左右。多年的时间,“飞鲨”团队就是在这样繁琐、枯燥的环境下,默默无闻地从做基础实验,设计、仿真、画图做起,攻破重重难关,实现了中国舰载机的零突破。

  记者: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繁琐、甚至枯燥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