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四国机制、美英澳三方安全框架、印太经济框架,再加上美日在台湾问题上的互动,似乎一个针对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等层层嵌套的“包围圈”若隐若现? 近来美国在印太频繁搅局,而芬兰瑞典要求加入北约又在欧洲增生矛盾。5月中,普京在集安组织峰会上回应北约扩员,表示“几年后它将不再是6个国家,也许会增加到数十个。”这两大带有政治军事合作性质的组织如此“争锋相对”又意味着什么? 针对这些问题,观察者网采访了上海社科院上合组织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中东学会高级顾问潘光。

观察者网:近日,美国总统拜登访问日韩,召开“四方机制”会议,并高调推出“印太经济框架”,同时日韩等国政府的表态和举动似乎也对此作出积极回应,比如美日在台湾问题上的互动,韩国新总统上任后对美韩、美日韩关系的定位以及萨德议题的重新炒作,是否透露出北约走向亚太的趋势?您过去提过“亚洲小北约”不太可能成立,是因为印度的关系,当时外界主要关注四国机制框架,但目前日韩的积极是否会改变这种状态?

潘光:北约说到底是战争的机器,是冷战的产物,给欧洲、乃至世界带来冲突。本来冷战结束后华约解体了,那北约也可以解散,有很多西方战略家都认为当时是西方与俄罗斯和解的最好机会,戈尔巴乔夫在苏联国内搞改革,叶利钦也很亲西方。但是北约不仅没有解散,还违背了不东扩的承诺,一步步扩大,这主要是在美国的推动下形成的,实际上欧陆的德法等国对此并不是很积极,他们还是希望欧洲能真正实现和平。

而美国为了掌控整个北大西洋地区而推动形成一个联盟,原本是反共联盟,苏联解体后这个基础就不存在了,如果说反俄联盟,北约也不会公开承认,但又步步紧逼。其实,叶利钦当年辞职有一部分原因是受不了北约不断东扩,他原本是一个完全亲西方的人,是苏联解体的推动者,也为此很得意,他认为西方会将自己视为救世主,但结果西方照样围堵他。最后,在科索沃战争中,北约轰炸南联盟,叶利钦急眼了,派出空降兵占领了科索沃机场;其实当时他身体也不好,原苏联地区车臣、格鲁吉亚等地烽烟四起,搞得他焦头烂额,西方又步步紧逼,最终他决定下台,把烂摊子丢给普京。

潘光:北约、集安、金砖、上合都有扩员趋势,意味着什么?

芬兰、瑞典向北约递交“入约”申请

目前芬兰和瑞典申请加入北约,更是把俄罗斯逼到墙角。事实上,普京刚上台的时候,正好碰上美国9·11事件,当时他和小布什打得火热,第一个表示支持反恐,但后来一步一步地意识到了局势不对。现在恐怕无论谁当俄罗斯领导人,大概都觉得无法跟西方坐到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