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然是后者的安全性更高,就算是外行的种花家也比较倾向于选择后者。不过在2022年6月份发表在中科院的期刊《科学通报》上的论文则提出了一个新的方案,让火星采样返回的计划再提早到2028年1~3月执行:

着上组合体在2028年1~3月发射,轨返组合体在28年11月发射,最早可在29年3月(火星夏至)着陆,2029年9月(火星秋分)前完成采样,如此则采样能够在第40个火星年的北半球夏季时完成,从而避开秋分后可能出现的沙尘暴天气

与孙总公布的两个方案相比,论文的方案特点是着上组合早发射、早抵达、早采样、早入轨(火星轨道),比孙总的两个方案几乎要提早一年完成采样任务,但是问题来了,能提早返回吗?

答案是不行!因为火星冲日的间隔在2年多一点,2029年03月25日冲日后要等到2031年05月04日,如果要从火星出发回到地球,那么至少要在火星冲日前大约7个月左右出发,据论文中的方案,2029年采样完成已经接近9月的火星秋季,只能发射升空抵达火星轨道与轨返组合体对接转移样品。之后则需要绕火星运行等到2030年的10月再火地入射,同样将在2031年7月抵达地球。

孙泽洲的方案二与论文的建议方案:到底有什么区别?

这个方案没有提早返回时间,但与孙总的第二个方案漫长的地火转移时间相比,这个方案时间明显缩短,有更多的时间准备采样以及采样后在轨转移样品,确实也有一些优势,因为在地火转移轨道上运行时间长达26个月也是一个很大的风险因素,比如太阳风暴影响:

太阳风暴导致任务失败的日本希望号火星探测器:1998年7月3日,日本希望号火星探测器从日本内之浦宇宙空间观测所发射升空,经过长达5年(2003年抵达火星)的日心轨道运行抵达火星,期间两次经过地球引力弹弓加速转向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