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有些同事和投资者认为,窗口指导在日本、中国台湾、韩国、新加坡等地奏效,但它在中国大陆能奏效吗?中国相比他们太大了、人口太多了。实施证明,窗口指导是可行的。

70年代的中国较为落后,很多地区仍然贫穷,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但中国实现了历史性的脱贫,其中就包括银行业的贡献。银行业遵循宏观的信贷指导进行资源分配,由数百万一线职员落实,这是唯一有效的实现方式。

就文化和其他方面差异的问题,我觉得这确实是有影响的。中国政府无论采取什么政策都强调其中国特色性。这也是非常聪明的,因为政策必须考虑当地文化、历史等因素。

就金融、乃至经济之外的因素,我想补充一点。谈到银行业时,我们嘴上都是金钱和金融问题,但归根结底最重要的因素是人,这就是为什么文化、历史和斗志很重要。但有些东西在任何国家和文化背景下都是一样的。

我举一个军队的例子,与我们讨论的中央集权与去中心化问题相关。亚洲的知识分子和专家研究了欧洲军事史,发现德国军队比英国军队作战能力更强。英美军事专家也同意这一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虽然被击败了,但大部战役中德国军队比美国军队作战能力,不过还是寡不敌众。他们将这种作战能力归因于德国一个根本的结构和组织原则。

德国军队是建立在普鲁士军队的基础上的。在1871年统一之前,德国有许多邦国,东北部的一个国家叫普鲁士,有非常先进的经济、社会、早期教育系统,而他们的军队组织也富有智慧。

普鲁士实行了去中心化的原则。老毛奇在《大单位指挥官指南》中表示,前线的军官都有决策权。将军给下属军官下达指令时,会告诉他们想实现的结果;结果、目标才是最重要的事情。至于实施方式,就由前线军官自己决定。因为前线战斗中,形势变幻莫测,必须迅速做出决定。将军或政府无法自上而下预测一切,因为没有足够的实时信息。高质量训练和教育也很重要。

1870年普法战争期间的普鲁士官兵

这被称为“辅助性原则”,即让尽可能多的决策是在一线做出。而两次世界大战中的英美军队采用相反的原则,将军即制定目标,也制定制作方案,前线军官必须服从命令,包括一切细节,这是灾难性的,效果很差,造成很多挫折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