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新闻 - 军事频道 - 科学频道 - 科技频道 - 财经频道 - 健康频道 - 标签频道

军事:90年代初中国军工困难 歼10之父下班后摆摊卖面条(5)

环球网 2017-03-31 16:46:02

  飞机设计研制过程中,宋文骢既是领导又是专家,他力主技术民主,鼓励创新;他不仅性格开朗且点子多,常被同事们戏称“宋老鬼”。根据歼-10的需要,他亲自创设“战术技术与气动布局”专业,自己当组长,专门讨论飞机使用分析等与空军作战有关的“事情”,这些谋划与布局为后来歼-10后来“17分钟的一鸣惊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除掉技术上的困难,611所还面临一个实际问题,就是缺钱,这个问题曾经几乎让歼-10夭折。当时,10号工程的总共投资只有40亿元人民币。钱落实没落实先不说,这笔钱不是由611所一个单位花,而是要用在10个分系统,上百家研制单位上,能够用到飞机研制上,摊到611所的已经所剩无几,其中还要拿出来对外合作(主要是法国和以色列)。没钱就做不了试验,没钱就做不了方案。歼-10 的研制,一度因为资金问题,在原地踏步。

  1989 年,中央军委组织了一个庞大的军事代表团,前往苏联考察,宋文骢也受邀参加了代表团。考察期间,苏-27SK—— 一款新锐战斗机,给军事代表团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其效果可以用震撼来形容。“光内油量就超过歼-7 空重的战斗机,居然能够达到F-16的机动水平!”对当时的中国空军而言,苏-27SK战斗机一时被惊为天人!

  回国后,在北京召开的一次会议上,有不少空军将领提出,“与歼-10相比,苏-27 性能优异。”“而歼-10干脆下马别搞了,把钱省出来买苏-27 更合算。”还有人甚至喊出了“要打赢,靠27”的口号。的确,从1982年开始到1989年,整整8年时间,歼-10依然躺在图纸上,永远处于“方案论证、预先研究、再论证”阶段。有领导甚至说,成飞搞歼-10是“5分钱想上长城”,“根本就是不切实际嘛!”

狂踩
(20)
30.3%
点赞
(46)
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