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拍到福建舰全速冲刺,西方能用的手段全用上了,不仅是光学卫星全程跟踪,就连合成孔径雷达也同样出动,只为摸清003的真实战斗力。
西方商业卫星发布福建舰最新卫星照片,截至照片发布时,福建舰已在大连附近海域连续航行超过一周时间,第二次航行测试的总时间也已经达到2周,比耗时8天的首次航行测试长了近一倍。
【西方商业卫星披露的福建舰卫星照片】
这显示出福建舰的第二次航行测试任务相较首次测试更为复杂,对于福建舰可靠性的检验也更为全面。
最近一段时间,西方商业卫星对于黄海北部海域的关注度比此前有了大幅提升,原因在于正在进行第二次航行测试的中国海军第三艘航空母舰,同时也是第一艘电磁弹射航母的福建舰已经在该海域连续航行超过一周时间。
要知道福建舰的第一次航行测试满打满算也才不到8天,而现在算上北上航行时间,福建舰已经在海上活动了2个多星期。
与此同时,西方商业卫星除了使用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AR),对海上的福建舰进行雷达成像,以研究这艘8万吨级巨舰的雷达信号特征外,他们的光学卫星还在此期间拍摄到了大量福建舰进行高速航行、180°转弯等一系列航行测试科目。
这些迹象无不证明福建舰动力系统的可靠性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同时这也意味着福建舰的第二次航行测试仍然将重点放在了更为复杂的舰船动力系统与航行性能测试上,下一阶段的测试工作很可能需要等到第三次航行测试中才能进行,而不是在第二次航行测试期间一同推进。
【高速航行中的福建舰卫星照片】
就比如说舰载电子设备测试项目,尽管在理论上这一测试项目完全可以在进行动力系统与航行性能测试时一同进行。但我们也要意识到,航空母舰这种大型舰艇的测试工作并不是走一个过场就行的,而是需要随舰工作人员对测试的每一个环节的数据进行全面收集与分析。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航空母舰的航行测试其实算是一个“劳动密集型”工作,决定其测试效率的主要因素其实是随舰的测试技术人员数量。
在这种情况下,一旦福建舰携带的人员只够用于收集动力系统与航行性能测试项目的相关数据,那么就算福建舰在客观上具备同时再开展多个测试项目的条件,人员不足这一主观因素也会限制福建舰的测试效率。
【西方卫星福建舰的合成孔径雷达照片,对于研究航母的RCS特征至关重要】
所以比起面面俱到的低效推进所有测试项目,不如将每一个项目单独拎出来进行专项测试,这不仅有助于提高项目测试效率,也能够在发现问题后让船厂直接开展针对性的修改优化工作,在相对短的时间里就解决问题。
而且由于科技水平的进步,福建舰上的舰载设备复杂程度与数量都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即便有着系泊试验作为基础,该测试项目也不是能用几天时间就能搞定的。考虑到福建舰已经在海上漂荡了2个多星期,非要在第二次航行测试期间推进其他测试项目不是不行,但这势必会对随舰人员的精神造成更多消耗,完全没有必要。
【在海上180°调头的福建舰】
此外还有一点值得我们注意,那就是在正式启动舰载机上舰测试前,福建舰所作的一系列测试工作其实是不完整的,而这同样会影响福建舰在进行一些测试时的数据。
因为航母的本质是一座搭载了大量舰载机的海上平台,且随着技术的发展,这些舰载机的电子设备也越来越多。
这也是为什么我国会在武汉的黄家湖专门修建一座航母电磁兼容实验平台的原因,这一平台的用途就是用于提前发现存在的电磁兼容隐患,从而让航母在不实际搭载舰载机的情况下就解决暴露出的问题。
【国产航母电磁兼容实验平台】
但部队在测试平台上收集到的数据再完善,也不能完全模拟航母在搭载舰载机时的运行状态。尤其是考虑到航母在战时可能面临的复杂电磁环境,使得解放军有必要在舰载电子设备的测试中加入一些贴近实战的测试科目。
这些因素都有可能导致福建舰的后续测试越来越复杂、越来越耗时,搞不好到第三、第四次测试的时候,福建舰出一趟门所需要的时间可能就会比前两次加起来还要多。
届时,如何合理规划测试时间将会直接影响福建舰的测试效率,而想要让福建舰尽快完成测试、列装部队,我们就不能单纯地图快,想着在短时间里把所有测试项目搞定。那样很容易让福建舰步上美国海军福特号航空母舰的后尘,带着一身隐患服役,拖拖拉拉好几年都难以形成战斗力。
【美国海军的福特号航母是带病服役】
这显然不是解放军可以接受的情况,所以为了确保福建舰能够顺利完成全部测试工作,按照计划时间表列装海军,科学合理的测试计划必不可少。
而且不要忘了,福建舰是我国第一艘电磁弹射航母,解放军将在这艘航母上学习积累到很多第一次接触到的经验。这些经验同样会被应用在后续航母身上,我们越是优化改进福建舰的测试工作,就越能缩短下一艘航母的测试时间。新的航母也就能更快形成战斗力,为未来的中国海军添砖加瓦。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