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媒:中国电动汽车,国内国外“通吃”!
11月27日,韩国媒体《亚洲经济》发表文章称,中国电动汽车在立足国内市场的基础上,正在向国外市场拓展。尤其是比亚迪的增长引人注目,该公司自己生产电动汽车电池。凭借价格竞争力和丰富的产品阵容扩大市场。
据SNE Research统计,今年1-9月全球市场电动汽车销量为966.5万辆,较去年同期增长约36.4%。
中国企业突飞猛进。比亚迪、吉利、上汽、广汽、长安汽车等5家中国企业跻身全球前十。比亚迪呈现压倒性优势。销量同比增长72%至199万辆。占有率为21%,排名第一。以14%的份额排名第二的特斯拉销量为132万辆,销量差距非常明显。在2021年,特斯拉一年的销量为94万辆,远超比亚迪的61万辆,但去年却逆转为特斯拉131万辆、比亚迪187万辆。
除了内需市场,中国在外国市场的地位也在不断扩大。今年上半年,整车出口214万辆,同比增长76%,超越日本(202万辆),首次跃居全球第一。电动汽车出口53万辆,增长2.6倍,占总量的四分之一。在中国上海设有亚洲出口基地工厂的特斯拉出口最多,达18万辆,中国企业比亚迪出口8万辆,紧随其后。比亚迪今年1-9月出口15.4万辆,同比增长520%。明年的出口目标是40万辆。它已在澳大利亚、瑞典、泰国和以色列等国家和地区处于领先地位。
韩国汽车融合技术研究所所长李恒久表示:“有很多评价认为中国在电动汽车市场上处于领先地位。”
中国电动汽车企业扩大出口是基于本国市场。目前中国电动汽车市场规模为560万辆,在全球市场的份额为58%。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算是给中国企业培养了“体力”。
中国政府2020年发布新能源车辆技术路线图2.0,宣布2035年后完全淘汰纯内燃机车,给出了明确的方向。到2025年电动汽车占新车总数比重达到20%以上的目标提前3年于去年实现。
企业也紧跟中国政府政策步伐,加快电动汽车转型。比亚迪自去年4月起停止生产内燃机车,并全面转换生产体系,电池和电机等电动汽车核心零部件也自行研发。上汽提出到2025年电动车销量达到350万辆的目标,并推出了电动汽车专用品牌。吉利汽车也在扩大产品阵容,同期内电动汽车占比提升至50%。
中国电动汽车的最大优势是价格竞争力。中国企业以积累的销售量为基础,构建了规模经济。欧盟委员会认为,中国产电动汽车成本比欧洲同类车型低20%。欧洲汽车产业分析机构Zato Dynamics曾分析称,以去年上半年为准,中国产电动汽车成本不到3.2万欧元。欧洲产品为5.6万欧元。
李恒久解释说,“中国电动汽车在价格竞争力方面具有巨大优势”,“规模经济已经实现,量产有效,流程效率也有所提高”。他还补充道,“劳动力成本也相对较低。”
中国还拥有电池供应链,而电池是电动汽车的核心。涵盖从核心矿产到原材料冶炼加工、材料制造、电池制造、电动汽车等各个领域。中国掌握了锂、镍、钴、石墨等关键矿产,并通过积极投资提炼和加工设施,加强了对矿产的控制。中国的锂和钴加工份额分别达到60%和80%。
电池供应链的竞争优势导致电动汽车成本降低。尤其是比亚迪,从内燃机汽车起家,扩展到电池、电动汽车,建立了自己的电池、电机、整车生产体系。SNE Research表示,比亚迪的电池销量份额为16%,仅次于位居全球第一的宁德时代,并且比亚迪通过建立垂直整合的供应链管理,包括自己的电池供应和整车制造,在价格竞争力方面具有优势。
集中于廉价电池的战略也很有效。中国主导市场的LFP电池的能量密度低于韩国主导的多元电池,但成本更便宜。这是因为没有使用镍、钴、锰等昂贵的原材料。随着技术的进步,一次充电的行驶里程也在不断提高。
特斯拉、大众、奔驰、沃尔沃等主要整车企业也正式采用LFP电池,以确保价格竞争力。韩国也不例外。起亚Ray EV、KG Mobility Torres EXV将搭载LFP电池。韩国LG能源解决方案、SK On、三星SDI三家电池公司也在为进军LFP做准备。

韩媒:中国电动汽车,国内国外通吃!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