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工力量:联想要战略补贴?先看看中国计算机先驱“革命”的十个故事

银河麒麟OS

三年后,国家“核高基”重大专项启动。麒麟系统项目获得工信部支持,得以继续迭代。在孔金珠等人的强力要求下,研发团队选择定调初锋芒的Linux内核,并基于Linux内核迅速开发出了全新的银河麒麟。

重要的是,孔金珠团队在新银河麒麟系统中,加入了多种独立开发的组件,实施了自主可控的深度优化,主流软件只要稍微适配,就能以更快速的跑在系统上。用孔金珠的话说,“这就像上了高铁”。

此前,中国政府已在尝试大量进口系统的替代工作,但“四不像”的麒麟无法承担这一重任。而在基于Linux的银河麒麟发布之后,各个党政军重要机关,才真正开启了操作系统国产替代的大潮。

10

世纪之交,政府扶持国产操作系统时,也鼓励民营企业开发拓展。1999年7月,信产部组织“Linux未来发展”研讨会,决定加大力度推动Linux在中国的普及与应用。随后,高峰期国内出现三四十家Linux开发公司。

科工力量:联想要战略补贴?先看看中国计算机先驱“革命”的十个故事

刘闻欢(Deepin)

当时刚大学毕业的刘闻欢(Deepin)和冷罡华(Hiweed),也想做出属于国人自己的Linux系统。但刘闻欢认为开发环境还不成熟,而且自身资源有限。于是他跑到北京参与了创建绿盟科技,同时开始等待时机。

然而,冷罡华迅速沉醉其中,把市场上Linux发行版几乎全摸索、套用了个遍。2004年,他利用工作之余,开发出中国第一个基于Debian的本地化版——Hiweed Linux,但在迭代五个版本后突然“消停”。

机会属于有准备的人。2008年,已经“不差钱”的刘闻欢归来。他联合冷罡华重新启动了Hiweed Linux项目,并把项目名称改为Linux Deepin。紧接着,他们在国内发布了深度(Deepin)操作系统第一个版本。

科工力量:联想要战略补贴?先看看中国计算机先驱“革命”的十个故事

深度操作系统

最初,深度系统有三个明显特征,定位社区化公益项目;团队成员基本都是兼职;研发资金一直靠刘闻欢自掏腰包。由于团队只有投入没有产出,以至于税务机关一度怀疑他们涉嫌洗钱,而上门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