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工力量:联想要战略补贴?先看看中国计算机先驱“革命”的十个故事

李德磊

接下来的变化或许出人意料。把控互联网服务器端的微软和英特尔,根本不支持NC内嵌的Linux工具软件。因此,NC在互联网环境下,一些正常使用也受到局限,早期入手的用户叫苦不堪。

另外,李德磊眼里一直只容得下政府订单,多次将倪光南请来的客户踢走,导致失去了市场信任。而涉嫌挪用经费建楼、叫停CPU不履行863计划义务等等,将方舟科技一步步拉向深渊。

最终,倪光南再次出局,向介入调查的科技部“负荆请罪”后,转至CNET中国任副总裁。而自觉深受李德磊欺骗的刘强,带着一批研发人员离开,与好友重新创立了芯片公司君正。

07

在“方舟1号”诞生前,曾有一些主流声音认为:中国只能先从芯片封装和测试入手,做“外围”。然而,时任中科院计算所所长李国杰疾呼,“十五”期间应该花大力气研制通用CPU,错过这五年,以后就没机会了。

2001年3月,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胡伟武主动请缨,组建一支通用CPU研制队伍。一个月后,在李国杰等人支持下,龙芯课题组正式成立。胡伟武立下军令状:一两年之内做不出来,提头来见。

科工力量:联想要战略补贴?先看看中国计算机先驱“革命”的十个故事

胡伟武

在龙芯项目正式启动后,课题组获得1000万元研发经费,有一间50-60平米的实验室,成员最初只有10来人。条件不够,刻苦来凑。于是胡伟武一头扎在实验室,一边当猎头,盯着中科大、中科院的校友。

如果作一个对比,英特尔当时宣布将投入12亿美元研发手机芯片,这几乎是龙芯的一千倍。在经费有限,没人教没处学的情况下,胡伟武一个星期不回家,几天不怎么睡觉,也是常有的事。

值得注意,年届66岁的黄令仪也受李国杰邀请,为龙芯做物理设计。但她陷入害怕半途而废,以及对计算所深厚情感之间的挣扎。犹豫一阵后,黄令仪最终带着五位微电子所的同事,走进了龙芯实验室。

科工力量:联想要战略补贴?先看看中国计算机先驱“革命”的十个故事

黄令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