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四通公司因“惜才”反悔,求伯君严正交涉后才辗转至深圳四通,但负责的只是经营部业务。张旋龙深知求伯君的能力和志趣,于是抛出绣球,“来金山,我让你专心搞软件”。

加入香港金山时,求伯君的目标十分明确,取代WordStar。自1988年5月起,他把自己关在深圳蔡屋围酒店房间里,只要醒着就不停地写代码,直到困得看不清屏幕了,才会眯眼歇一会。

结果,仅仅过去两个月,求伯君就因急性肝炎发作被送进了医院。第二次复发时,医生强制要求住院一个月,他就把电脑搬到病房里继续写。但出院没多久后,又复发住院一次。

科工力量:联想要战略补贴?先看看中国计算机先驱“革命”的十个故事

功夫不有心人。1989年9月,WPS1.0正式发布,填补了中国计算机中文字处理的空白。没有发布会和广告,WPS仅仅凭着口碑就迅速火了起来,在国内市场占有率一度高达90%,成为一个时代标志。

自主电脑芯片浮沉

06

九十年代,江泽民、李鹏等中央领导都曾指示“砸铁卖铁”也要把半导体产业搞上去,以纠正“造不如买”的错误路线影响。但在“908”、“909”两项工程成效不大后,“18号”文件紧随其后落地。

国内的政策补助以及开始活跃的经济和科技发展,吸引了一批海外半导体人才回国,其中便包括李德磊。1999年,李德磊将他在国内的公司百拓立克进行“清洗”,同时摇身一变为中芯微,获得500万补助。

这时被联想扫地出门的倪光南,依然鼓着劲要做自主芯片。他拒绝了一些慕名而来的企业,但在李德磊找上门来时眼前一亮:这支队伍基本具备,研制自主嵌入式CPU的技术能力。

科工力量:联想要战略补贴?先看看中国计算机先驱“革命”的十个故事

倪光南(左)

倪光南利用个人信誉背书,为中芯微四处奔找资金,以其晚辈刘强为首的研发团队,也没日没夜的埋头苦干。四海归仁,众擎易举。2001年4月,中国第一片自主设计的嵌入式芯片,“方舟1号”横空出世。

通过中国工程院的鉴定后,“方舟1号”获得国家几大部委的支持,被推上了技术神坛。紧接着,为了推广内嵌方舟芯片的NC(网络计算机),俞慈声首先“出手”,国内许多政企客户跟进。

借着如日中天的气势,李德磊将中芯微改名为“方舟科技”,将原法人代表胡铭曾再送走。对于倪光南极力建议成立市场部,李德磊认为他:有官瘾,非要做主管市场的副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