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进一步说,普京和其他俄罗斯领导人肯定能从冷战中知道,在民族主义时代,占领其他国家总是会使自己陷入泥潭的道理。苏联在阿富汗的惨痛经历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不过与当前俄乌问题更相关的是莫斯科与其在东欧的盟友的关系。苏联在东欧地区保持着巨大的驻军势力,并干涉了位于该地区的几乎每个国家的内政。然而,这些盟友却经常成为莫斯科的眼中钉。苏联在1953年镇压了东德的一次重大叛乱,然后在1956年和1968年分别入侵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以保持它们不脱离华约。1956年、1970年和1980-1981年这几年,波兰国内都出现了严重的动乱。尽管波兰当局平定了这些事件,但它们提醒人们,苏联的干预可能是必要的。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和南斯拉夫经常给莫斯科带来麻烦,但苏联领导人倾向于容忍它们的不当行为,因为它们的位置对于北约来说不能很好威慑俄罗斯。

那俄罗斯又是怎么看现在的乌克兰呢?从普京2021年7月12日的文章中可以看出,他当时明白,乌克兰的民族主义情绪很强大,而自2014年以来,顿巴斯战争极大伤害了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关系。普京肯定知道,乌克兰人不会张开双臂欢迎俄罗斯的进攻部队,即使俄罗斯拥有征服整个乌克兰的必要力量,这也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更何况俄罗斯并没有。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从2000年普京上台到2014年2月22日乌克兰危机首次爆发期间,几乎没有人觉得普京有帝国主义野心。事实上,2008年4月在布加勒斯特举行的北约峰会上,这位俄罗斯领导人还是受邀嘉宾,当时北约宣布乌克兰和格鲁吉亚必然会成为其成员国。当时普京对这一立场表示反对,但在美国来说无足轻重。因为在美国看来,俄罗斯力量太过弱小,根本无法阻止北约进一步扩大,就像它之前因为太弱小无法阻止1999年和2004年的北约扩张一样。

与此相关的是,必须注意到在2014年2月之前北约扩张并不是为了遏制俄罗斯。当时俄罗斯军事力量还较弱小,莫斯科并没有能力在东欧推行复兴主义政策。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前驻莫斯科大使迈克尔·麦克福尔指出,普京占领克里米亚并不是在 2014年危机爆发之前就计划好的;这只是对推翻乌克兰亲俄领导人的政变的一个冲动之举。简而言之,北约东扩并不是为了遏制俄罗斯的威胁,而是为了将自由的国际秩序扩展到东欧,让整个欧洲大陆看起来像西欧。

米尔斯海默:乌克兰危机的真正根源和可能的走向

2013年底基辅爆发广场革命(来源: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