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要有灵巧的监测评估能力。我们并不愿意持续地用最高的代价和最严的方法做事情,因为这带来的损失虽然可能可以把不确定性造成的损害抵消掉,但也可能造成其它的损失。所以,我们要有一个灵巧的监测评估能力,知道到什么时候该换一种其它的方法来处理问题。最后就是快速的调整转变能力。有这样四种能力的话,在面临“深度不确定性”的时候,一个政策体系就会处理得更好一些。

疫情之外,我们现在面临的一个大挑战是所谓的“芯片危机”。最近两天相关报道很多,称2019年我们的芯片自给率只有30%,当年进口的芯片是3040亿美金,远远超过原油的进口额。

现在的问题是,美国对华为发起“绝杀”。开始的措施已经很严,现在是越来越严,每天都在加码,要禁止全球几乎所有的制造商向华为出售一切采用美国技术生产的芯片,有赶尽杀绝的势头。面对着这样的现实,政府提出的目标是2025年时芯片自给率要达到70%。但其实,芯片只是我们现在面临卡脖的关键技术之一,还有其它的一些东西,所以危机很严重。

不过我在这里想讲另外一个例子,告诉大家这样的危机也不是没解的,这例子就是“橡胶危机”。这件事发生在1941年到1944年的美国。橡胶的重要性在一些情况下可能超过芯片,因为它是制造飞机、军舰、坦克、汽车等各种器械所必需的材料。美国最著名的谢尔曼坦克,每辆需要大概半吨的橡胶;每一架重型轰炸机大概需要一吨的橡胶;每艘战舰上需要两万个橡胶零部件,重量是16万磅;二战爆发时美国的3000万辆乘用车,公共汽车和卡车都需要轮胎;每个工厂、每个家庭、每个办公室、每个军事设施里的每一寸电线都需要橡胶的包裹,所以橡胶曾经是现代战争中最强大的武器之一。

橡胶分成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1909年,德国一个化学家得到了第一个合成橡胶的专利,1910年,德国的一家公司Continental Company就开始生产这种合成橡胶。一战期间,为了应对战争的需要,德国有些少量的生产。由于一战和二战离美国都比较远,30年代时,美国各大和橡胶制作有关的公司是不团结的,而是利用手中专利互相拆台,要自己成功,不许别人成功。因此,到1939年的时候,美国的合成橡胶生产能力只有每年4000吨,排在苏联和德国之后,这两个国家的产量都是一年两万吨左右。

到了1940年,战争的阴云已经密布了。美国在1940年成立了橡胶储备公司DRRC。1941年5月份,美国政府跟四家公司谈和约,计划把合成橡胶的产量提高到4万吨,就是说要比前一年提高10倍,为可能到来的橡胶短缺做准备。结果遇到了“星陨来袭”,就是1941年12月7日的珍珠港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