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港事件之前,美国98%的橡胶都是天然橡胶,来自于远东,就是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方。珍珠港事件发生六周以内,日本人就控制了世界上90%的橡胶供应,美国几乎完全断供,这个比我们的芯片危机来得还要突然。

美国该怎么办呢?罗斯福总统成立了橡胶调查委员会,英文是Rubber Survey Committee。他说:“在所有重要的战略物资中,橡胶是最重要的物资,对我们国家的安全和盟国事业的成功是最大的威胁……如果我们不能迅速地获得大量新的橡胶供应,我们的战争努力和国内经济就会崩溃。”可见,橡胶对美国的重要性比今天芯片对中国的重要性要大得多。

美国应对橡胶被卡脖的第一招就是减少橡胶的使用。当时,美国每一次放电影之前都要放战争宣传的纪录片。罗斯福也拍了一部,专门呼吁大家把废旧橡胶都交到旧货站。美国那时设立有40万个废品收购站,每一磅废橡胶可卖1分钱。罗斯福总统把他的宠物狗的橡胶玩具骨也捐出来,融化了做再生胶。还有一点就是把美国高速公路的行驶速度从50英里降到35英里,让人少开车,少磨轮胎。另一个更直接的方法对橡胶和汽油进行配给。没有票的话,这两样东西有钱也买不到。但是,这么一个节约使用橡胶的第一招成效有限。

第二招就是赶紧寻找其它天然橡胶的进口源,可这也不太有效,因为除了东南亚这些国家以外,产量比较多地区是当时的英国殖民地,以及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一些地方。所以要依靠这个方法的话已经不太来得及,而且英国也在大量寻求天然橡胶的进口。

第三招,也是最可行的一招,就是要快速发展合成橡胶工业。珍珠港事件仅仅过了两周之后,在RRC,也就是美国橡胶储备公司主持下,美国的五大橡胶公司签订了专利和信息的共享协议。此后各公司共享了大概200多项相关的专利。从1942年到1943年,美国国会也召开了至少100多次听证会,专门讨论合成橡胶的生产问题,硬是从无到有创造出一个合成橡胶的产业来。之后几年97%的橡胶工厂的生产建设资金是来自于政府的。当时还有一个负责战争生产的机构叫War Production Board,它全面介入合成橡胶的各个生产环节。

除了政府以外,产、学、研也在这个时期通力合作。参与者回忆说:“在我们有生之年,甚至我们子孙后代的有生之年,你都不会看到当时合成橡胶项目的协作努力。为了美国,政府、私营企业和学术界都朝着一个目标努力,共享专利和协议,共同运营这些措施。”

当时生产的所有合成橡胶都用GR打头,G是Government,就是政府;R是Rubber,就是橡胶,整个词的意思就是生产的橡胶都是政府橡胶。这种橡胶1943年时开始生产,从这以后,橡胶生产像滚雪球一样快速扩大。政府开办了51家橡胶工厂,目标是要生产84.5万吨。我刚提到,1939年美国只有4000吨的产量,所以这个目标是非常惊人的。(可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