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著名科技投资者彼得·泰尔(Peter Thiel)提取了他的企业的资金,我猜数额不少,并要求他投资的所有硅谷公司也取出自己的钱。现在还不能确定他是否真的是这次挤兑的源头,但他肯定是一个早期采取行动的人,因为他们成功地取出了自己的钱。随后,其他人在恐慌情绪下效仿了他。

第二个问题是利率上升的背景,2022年9月、10月尤为明显,反映了通货膨胀水平。这些银行显然应该更好地做好应对措施;当然,我们仍然没有完整的信息,所以我们不能断言他们没有采取避险投资措施。银行应该做的是进行久期差距分析,通过计算资产和负债的久期,来计量市场利率变化所产生的影响,然后你可以使用利率掉期来对冲风险。

从外界看来,银行好像有问题,但问题被夸大了;外面有很多虚假信息,很多资深人士和专家都发来了张图表,显示美国银行的账面损失。但这不是实际损失,只是如若他们出售资产,特别是固定收益债券后才会出现的损失。当然,因为利率一直在上升,这意味着债券价格下降,但大多数银行会将这些债券持有至到期日,因此这些损失永远不会发生,除非发行人违约。

美国银行账面损失表(图源:FDIC)

第三点是,这只是一次传统银行挤兑,本质上与大萧条开头的银行挤兑没有区别,美联储本应妥善应对。这次的特点是挤兑全发生在网上,而硅谷银行的系统没有崩溃;也许这也是个“问题”,系统允许很多人立即取出自己的钱,9日至10日期间银行2000亿美元账面金额的420亿美元被取出来了。

这可能发生在任何一家银行,且几乎完全基于谣言,因为这是一语成谶的;如果一个大企业撤资,你也最好拿出钱,以防万一;你也猜测其他人或许也是这么想的。这一点是长期以来的经济常识,是世界各地银行的系统性弱点。

在1910年前后,美国国会就此进行了很多争论,最终提出了建立中央银行的建议,美联储1913年成立。美联储成立的职责之一就是,如果银行出现储户挤兑,美联储可以介入,为有偿付能力但流动性较低的银行提供足够的短期流动性;事实上,这可能是美国成立中央银行的唯一好理由。当然,一个很好的中央银行,比如中国央行,还可以比如帮助实现高经济增速。

1930年,数千家银行出现了挤兑;美联储什么都没做,让大约1万家银行破产,没有提供承诺的流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