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11月28日报道德国《奥格斯堡汇报》网站11月26日刊登题为《大众汽车在华新工厂依赖久经考验的关系和电动汽车》的报道,报道编译如下:

当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贝瑞德谈论大众汽车的未来时,大众总部所在地德国沃尔夫斯堡有时看起来像是来自遥远的过去。因为贝瑞德已经为目前面临的巨大挑战特别准备了一个解决方案:“在中国,为中国!”

在上海以西两小时火车行程的地方,大众汽车将其愿景浇筑到钢筋混凝土上。这家集团短短几个月内就在中国东部合肥市建立了德国以外最大的研发中心。很快将有3000名工程师在这里工作。该集团还在几公里外建造了一个巨大的工厂。新基地实际上是集团的第二个总部,但有一个显著的不同:这里的重点完全是电动汽车。

1000多台橙色的库卡机器人已经在宽敞的厂房内张开巨大的机械臂在空中旋转。它们在没有任何噪音或人工帮助的情况下将沉重的车身焊接在一起,工厂自动化程度已经超过95%。

大众在合肥的新基地也是该集团对生存危机的勇敢回应:虽然习惯于成功的德国人几十年来一直引领着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但向电动汽车转型则带来了真正的模式转变。很早就采用新技术的中国品牌如今已领先(外国)传统汽车制造商多年。

今年春天的上海车展可能会作为新的“斯普特尼克时刻”(1957年苏联率先成功发射“斯普特尼克”一号卫星,西方由此陷入恐惧和焦虑——本网注)被载入史册:在经历了三年新冠疫情后,来自沃尔夫斯堡、斯图加特和慕尼黑的企业高管第一次在中国街头看到了这场深刻的革命。

大众汽车正在采取激进的本地化战略来应对这种情况。新电动车型是根据中国客户的需求量身定制的,1000多家供应商也几乎全部来自本地。所有措施不仅旨在节省生产时间,还可节省高达30%的成本。

此外,大众汽车集团(中国)首席技术官韩鸿铭(马库斯·哈夫克迈尔)表示,集团还将在中国开发自己的平台。他说:“我们首先希望实现一个目标:更快。不再依赖沃尔夫斯堡的决定,而是拥有更大的自主权。”

最重要的是,大众汽车从中国合作伙伴那里进行了大量收购:这家集团收购了电动汽车制造商小鹏汽车的部分股份,还投资了电池生产商国轩高科,并与地平线机器人公司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进行软件开发。尤其重要的一点是,大众承认只有共同努力才能赢得竞赛。

考虑到有关对华严重依赖的争论,如此大幅增加对中国的押注似乎很奇怪。但快速浏览一下数据后,我们就会发现,从商业角度来看,除此之外别无选择。据估计,到2030年,仅中国市场的汽车销量就将比现在增加700万辆。因此,贝瑞德所说的“中国仍然是汽车工业的动力中心”并不是一句空话。

但预计从2025年起,销售的汽车中一半以上将是电动汽车,这给大众汽车带来了巨大挑战。除了中国人在电池生产方面扮演技术先锋角色外,大众汽车长期以来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即中国消费者对汽车也提出了根本不同的要求。中国消费者显然更青睐自动驾驶、丰富的娱乐系统和小巧的技术设备,而空间尺寸是否完美是次要的。

因此,未来大众旗下的帕萨特和途观自然会为中国客户量身制作。但本土化始终也是对地缘政治两极分化的一种反应:大众汽车正日益让其在华业务“脱钩”,即赋予其更大的自主权,以使其减少对政治环境的依赖。 (编译/聂立涛)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