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王睿】

近日,明清史学者徐泓老师在社交媒体感叹:“台师大疯了,中文系开全英语课程!同理,英语系应开全中文课程?”

其实,台湾师范大学今年2月还有另一项创举,那就是以台语(闽南语)、马祖语(闽东语)、客语、原住民语(高山族语)或台湾手语等“本土语”授课的教师,将获得50%的课时费奖励,等同现行英语授课奖励的规模。

也就是说,无论用什么语言,也无论教学双方是否同意,总之中文普通话是不受优待的教学语言。

粗糙推行的“双语”政策

为了“2030双语国家”的梦想,台湾教育部门指定台湾大学、台湾师范大学、成功大学、中山大学等四所高校为重点培育的“标竿大学”。

王睿:台湾强推“双语”与国际接轨?这是文化自我殖民

截图来自徐泓老师微博

其目标是2024年至少25%的大二学生英语能力达到CEFR(欧洲共同语言参考标准)的B2(中高级)以上,同时其当年所修学分的20%以上为EMI(全英语课程)。到2030年,则要求上述学生英语能力(CEFR)B2和EMI修习的比率都达到50%。

问题在于,CEFR的能力级距过宽,B2在欧洲是中学生的等级;在欧洲以外国家的英语检定标准,则多不是以CEFR为基础。何况,即便这四间重点大学在2030年能达标,又如何保证已经必修“本土语”的台澎金马中小学生在未来8年的“双语”能力?还有扣除学生之外的社会群众,如何在8年内同步迈入“双语国家”的水平?B2和50%,真是“双语国家”的标准?

台湾教育部门自去年起计划在4年内投入400亿台币,声称“2030年全面达到双语教育环境”。除了预告上述大学的英语能力之外,同时推出“高中双语实验班与国外姊妹校在线教学计划”,而且限定“五眼联盟”的学校为签约对象,据说因此有93校申请参加。不过,虽然是“主动相亲”、“倒贴”,但因时差问题而起早贪黑、相处困难,自今年暑后又开放为62个能通英语的国家就行。

如此草率、粗糙的算法和作为,难道不是以语文教育和独尊英语为筹码,来交换某种政治连结?否则所谓“国际化”,为何局限于美国队和英语?若只是为了提升台湾学生的英语能力,参照新世纪以来台湾小学“本土语”课程的实践结果,那只是大量虚应其事、排挤效应和汉语中文能力低落而已。

原因很简单,语言环境不足而强行制造浸润式学习,必然因为脱离现实和多数群众而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