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毛克疾】

近日,中印两国士兵在藏南达旺地区发生冲突,引发各方高度关注。毕竟,这是自2020年6月加勒旺河谷事件以后,中印两军首次爆出冲突的新闻。

然而,如果稍加关注近年的中印关系就不难发现,莫迪政府对中国发起的攻势几乎从未间断,尤其是在“经济战线”上发起的进攻——先是全面严控中国资本赴印投资,再全面“剿灭”印市场上有中国背景的APP,后来又大肆骚扰、敲诈在印经营的中资企业……

尽管印度对华经贸打压骚扰已经见怪不怪,但12月初的一则新闻却值得特别关注——

据印媒12月7日报道,印度财政部下设的税务情报局(The Directorate of Revenue Intelligence, DRI)以“型号和标价错误”为由,在新德里机场扣押了一批Vivo手机。然而,和以往不同的是,这批手机虽然是中国品牌,但却在印本土组装生产,属于“印度制造”;这批手机甚至不在印度国内销售,而是计划售往中东和东亚南的第三方国家,属于“印度出口”。

相关新闻报道

虽然这批手机被扣押不久后就被放行,但与之相关的疑问却久久没有消散:既然这些手机都已做到“印度制造”和“印度出口”,印执法部门为什么还要为难相关企业?莫迪政府到底想做什么?下一步还会出现什么情况?

这次查扣手机属于什么情况?

如果持续跟踪印度官方新闻就不难发现,近年来莫迪政府在经贸领域针对中国的行动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自上而下统一部署的集体行动,有组织有预谋也有比较清晰的政策目标,具体行动包括吸引跨国企业离华赴印打造本土产业体系、定向严控中国资本赴印投资、大规模封杀有中国背景的APP等;

另一类是自下而上各自为政的单独行动,很大程度上是各地方各部门在对华强硬的总体氛围下的“自选动作”,随机性较强。虽然这种零敲碎打的行动并没有明显的战略目的性,但对中资企业利益的伤害反而可能更高。

按上述划分方法,这次印度监管部门查扣手机,属于第二种情况的可能性较高,大概率是税务情报局自作主张,而不是各部门协调决定的结果。

一方面,在中印关系整体步入低谷、短期内难以改善的背景下,莫迪政府虽然在边境、防务问题上对华总体有所克制,但在经贸领域打压中国利益却变本加厉,客观上鼓励印各地方各部门搞“花式管控”刁难中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