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随着三次救援失败,俄罗斯还是下决心,请外国公司采用饱和潜水技术进行打捞。毫无意外,俄潜艇内部的具体情况被人一览无遗,机密泄露。“如果这类事件发生在中国,我们能救得下人,捞得起船么?”叶似虬在心里问自己。

  出于打捞人对国家的责任,他专门向上级写了个专题报告,要求发展我国自己的饱和潜水技术。尽管此后退居二线,但是叶似虬钻研的劲头却更足了。

  宝钢主原料码头引桥坍塌、黄河小浪底沉船……在领导中国救捞尖兵完成这些震惊中外的打捞后,日积月累的探索与实践让叶似虬终于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从2004年开始,叶似虬编写了中国首部“饱和氦氧潜水作业程序”及“应急预案”,全书共10多万字。作业程序细化到潜水员如何如厕、洗澡。每个项目必须完成近10项规范动作才行。系潜水钟的钢缆断了怎么办?潜水钟上的脐带丢了怎么办?各个环节防范细致入微。终于,在他悉心打造下,国内第一支潜水“特种队伍”应运而生。

  目前,国际上饱和潜水的作业最大深度达到-655米,实验最大深度已经达到-723米,这让上海打捞局的潜水人倍感压力。“到建党一百周年之际,救捞能力和水平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走到世界前列,有些就是要拿第一”,这是他们执着的梦想。

  然而困难依旧重重,他们不止一次和日本、法国专家交流,“但是一谈到那么大的深度如何作业、人体感受,他们都只会笑而不语。”叶似虬说,技术垄断,仍是无法绕过的鸿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