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些技术问题

首先讲一些被误读的技术问题。

(一)由于时间不足仓促上阵的特殊兵器

早在准备阶段,日本通过搜集公开情报,就已经搞清了美战列舰的停泊地点及习惯。他们清楚知道美战列舰习惯首尾连接,同时左右之间紧紧靠在一起,形成两列纵队的模式。

闻博:日本错过美军航母是罗斯福的阴谋?——复盘珍珠港事件(上)

从日本97舰攻上拍摄的轰炸珍珠港实战照片

因此日本的计划就是先用鱼雷机袭击外侧的战舰,然后用水平轰炸机从队列之首进入,轮番投掷穿甲重磅炸弹轰炸由于停泊在内侧鱼雷无法直接打击的战列舰。

这就引出了此次作战中至关重要的两个新武器:1.能在珍珠港潜水环境下正常工作的浅水鱼雷;2.能够击穿战列舰装甲的重型炸弹。

珍珠港之所以令美军掉以轻心的客观原因,除了离日本距离遥远,还有一个就是很浅的水深——当时飞机空投的鱼雷会一头扎入珍珠港的海底,并不能正常工作。为了克服浅水这一对鱼雷攻击不利的条件,日本专门改进了他们的空投鱼雷。

关于这点,也许是受到了各种影视作品的误导,不少人都以为日军仅仅是通过普通鱼雷尾部加装了木鳍就克服了鱼雷入水深度的技术问题。

闻博:日本错过美军航母是罗斯福的阴谋?——复盘珍珠港事件(上)

比如20年前爆炸贝导演的某部著名三角恋作品里的一个桥段

但事实上,这是一大误解。真正解决问题的是日本当时的军工技术人员研发的深度和滚转控制器,其原理是今天仍然在工业控制领域以及军工领域广泛使用的PID(比例微分积分)控制技术。

这种自动控制技术在当时可以算是不折不扣的黑科技了,它能帮助高速入水的鱼雷快速调整姿态、克服扰动,从而大大降低了鱼雷入水调整姿态需要的深度和入水冲击导致鱼雷失控的情况。安装之后,不仅提高了鱼雷入水后运行的稳定性,而且由于能够更快调整姿态,使鱼雷的沉降深度由最高60米缩小到了20米,再配合超低空飞行的特技,从而使得沉降深度控制在10米,实现了浅水雷击。这才是珍珠港浅水鱼雷的真相。

可别小看这套装置,即使是现在被塑造成黑科技满身的纳粹德国,其实当年在空投鱼雷的技术上都要比日本落后一大截。